專題主講文章
聽著百恩分享他的見證我心中感慨萬分,我的經歷不像他那麼曲折 。我很小已經體會到甚麼是失去,以及失去帶來的傷痛。我出生時家母因難產離世,父親把我送到香港,在那裡我跟著祖母度過了人生最初幾年。後來父親續弦,我又回到美國,一家人生活在一起。在我8歲那年,繼母死於車禍,父親再度續弦,又是一家人的生活。但在我12歲那年,父親死於癌症。年紀小小,我已明白何謂失去;我也學會了另一件事──生命很短暫。只有很少人視每一天為特別的一天。我不會把今天當作是理所當然的,我不會假設明天我一定能夠醒來。從很小開始,我已經思想雅各書第四章所說的:「生命是一片雲霧。」你們只會在這兒待一陣子,永恆很快就來臨;我明白這一點,因此我不會視未來的數分鐘為理所當然。我會說:「主啊,既然祢讓我仍然活在世上,我要作事榮耀祢。」
自很小開始我已經明白,並且這樣思想。但坦白說,我對神的大部份服侍,只是出於責任,感到職責在身,甚至是出於懼怕;我不了解詩篇63篇所說,跟神之間的愛,過往我所做的,都只因為宗教的要求。
詩篇63篇,大衛說:「神阿,祢是我的神,我要切切的尋求祢。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,我渴想祢,我的心切慕祢。」大衛身處曠野,很久沒喝水了;他說:「神啊,我真想喝點水,但我更想親近祢!我的靈渴慕祢,單單渴慕神祢!」
今早我要先問大家一個問題:你能否坦誠的說,你深愛著耶穌基督,瘋狂地愛著祂,祂本身,以至祂說,你的愛比生命更好?
我曾在很多地方講道,我見過很多人,很多去教會的人,很多奉耶穌基督的名做好事的人,但坦白說,我只見過幾個人,是真真正正與耶穌相愛,愛上神自己的。許多人愛的是「有一位全能者在天上」,許多人愛的是「神愛我們」;我只認識很少人,我能夠說,他或她是真心真意愛耶穌的。
我見過瘋狂地愛耶穌基督的人,其中一位就是內子的祖母。內子自小跟祖母同住,祖母的房間就在隔壁,每天早上,她都聽見祖母向耶穌邊傾訴邊飲泣。她告訴我,她很小的時候,祖母就對她說:「我就在床邊禱告,即使在白天,我經過床邊,我都會差點哭出來。我告訴耶穌,我等不及到明天早上,祢和我才能再度面對面。」她就是那樣愛耶穌。記得有一次我們跟家人去看話劇,我坐在祖母旁邊。中場休息時,我看著祖母,她大約90歲,我看著她,我問她:「話劇好看嗎?」她看著我,說:「我不想留在這裡,我不想待在這裡。」
「為甚麼呢?話劇沒甚麼不妥吧。樣樣都似乎不錯哩!」「若是耶穌回來,我不知道我是否要在這裡。我寧願在房間裡,跪下來為你為教會禱告,我寧願幫助其他人;我不想祂看著我就坐在這兒看戲。我想祂回來時,看見我在向祂禱告,在服侍祂。」
我大大震驚。我一直有聽聞這本書,我聽人教導這本書,講到耶穌會隨時回來,你得作好準備;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,坐在活出這教訓的人的身旁。她認為人生中任何一刻,都有可能是她最愛的回來的時間;每次我們跟她談話,她都不住提及跟耶穌的關係,她有多愛祂。這不僅是一種觀念,她的確是瘋狂地愛上祂。她給我示範了聖經的教訓,就是保羅所說的:「我活著就是基督,死了就有益處。」似乎每次談話,她都會告訴我她多麼想離開世界,不是因為她厭世,而是因為她極渴望見神的面。你也能夠這樣說嗎?你跟耶穌相愛;今天最美好的事,就是祂再來,就是見祂的面。我見過太多信徒,他們暗暗盼望耶穌不要回來。你心中的渴望,是否跟約翰一樣?「主啊,我願祢來。」
腓立比書3:10,保羅說:「使我認識基督,曉得祂復活的大能,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,效法祂的死,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。」保羅講到他多麼渴想耶穌基督。他說:「對比起認識耶穌,其它一切都是糞土,我只想認識祂。」再一次,是「我要認識祂」這意念。許多時候,人參加教會,並不因為他們真想認識祂;他們來,因為他們想從祂得到一些東西,他們喜歡祂所賜的。但多少人真正愛祂呢?我讀到幾年前的一段話,叫我深深折服。這段話在約翰派博的書《神就是福音》中,他問了這問題;對我們會眾,對每一個世代,他發出這道尖銳的問題:「若你能夠去天堂,天堂裡沒有疾病,那裡有你在地上所有朋友,有你喜歡的所有食物,有你最愛的消閒活動,有你見過的一切美麗的自然景色,有你嘗試過的一切身體享受,沒有人際的衝突,沒有自然災害,但基督不在那裡,你會感到滿足嗎?」這是一個好問題。他繼續說:「你能夠擁有一切,你現在就能夠上天堂,沒有疼痛,沒有眼淚,所有朋友,所有你經歷過的享受,沒有痛楚,沒有衝突,一切的美麗,但耶穌不在那兒,你會感到滿足嗎?」你能夠誠實地說「不」嗎?我無法忍受那樣的情況,因為我愛祂,我必須要有祂在那兒。若祂不在那裡,那裡就不是天堂。明白嗎?這就是愛耶穌,不僅是愛祂所賜的;否則這跟為錢和某人結婚無異。這就是「我愛耶穌」的意思。我愛祂。
我到過世界各地一些美麗的地方,到處遊歷。很有趣,雖然很多地方都那麼美麗,但我卻不很欣賞,也許因為內子不在身邊。不曉得你有沒有這經驗,你身處一個樣樣都美的地方,但心愛的人卻不在,你就頓時覺得,不管景色多麼優美,這是不一樣的,我只想跟她一起經歷。你跟耶穌基督的關係是這樣嗎?你深深愛著的就是祂,若沒有祂,天堂就不是天堂,因為別的東西只是東西而已。我見過太多人,他們根本不是真想認識祂。他們來教會,只為得到祂的賞賜,他們愛的是祂所賜的,而不是祂本身。
保羅在第8節說:「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,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,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著基督。」我見過許多人,他們說:「我會跟隨耶穌,只要……」「只要我得到這個,只要我不必放棄那個,我就會跟隨耶穌。只要……」聖經並沒有教導我們:「跟隨耶穌,只要……」聖經教導我們:「跟隨耶穌,即使……」聖經記載耶穌說:「看,你或許會失去一切,但為了我,那是值得的。」使徒們曾說:「看,我已經為祢撇下一切了。我要跟隨祢,即使我要失去家庭,即使我要失去金錢,即使我要失去家園。」耶穌說:「狐狸有洞,天上的飛鳥在樹上有窩,但我卻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,你仍要跟隨我嗎?」祂的門徒說:「我要跟隨祢,即使我一無所有。」
耶穌說:「天國就好像一個人,在田裡找到了寶藏,那寶藏太有價值了,他滿懷歡樂,去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,然後把那塊田地買下來。」耶穌就是那寶藏。你會看著祂說,我要跟隨祂,即使我會失去所有。你愛慕的,是耶穌的美麗,是耶穌;惟有耶穌令你滿足,即使……保羅說:「我想你認識祂,和祂的復活大能。我不想你只認識耶穌,我想你認識祂,我想你認識祂的能力。」
記得當我年少時,讀到關於神和祂能力的經文,我都會感到極之懼怕。我看著那段文字,現在我仍然感受到那種畏懼。例如我讀到以賽亞書第6章,描述神坐在寶座上,祂的衣袍充滿了聖殿,天使遮掩著自己,從頭到腳把自己遮蓋,高呼「聖哉,聖哉,聖哉」。我想像自己有一天站在這一位面前,祂坐在寶座上,衣袍充滿了整個聖殿,天使在高呼祂的聖潔。聖經記載,有一位住在天上的,住在不可接近的光中,祂聖潔。我會想像自己來到祂的同在中,我的身體會顫抖,因為想到神的大能,對於這位神心存敬畏,也心存懼怕,正如聖經所教導的。我學會了愛慕神的能力,這成為我最大的安全感,因為聖經說:「神若幫助我們,誰能敵擋我們呢?」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,使我感到WOW,是我一生所愛,祂稱我為兒子,祂稱我為朋友,祂稱我們──跟隨祂的人──為祂的新婦。聖保羅說:「我要認識祂,我要認識祂的復活大能。」我希望這節經文停在這裡;許多年了,我都希望腓立比書3:10停在那兒。「我要認識祂,我要認識祂的復活大能。」
但經文並不是停在這兒,接下來的經文說,要和祂一同受苦。我不喜歡這一句。第一部份沒有問題,我要認識基督;第二部份也沒有問題,我要認識祂的大能;但要跟祂一同受苦嘛……真相是,我不想像耶穌。我想要祂賞賜的,但我不想像祂。這不像約翰壹書裡所說的,凡承認耶穌的人,必須走耶穌的路。我並不是真想走耶穌的路。我初信時,我想:不,我要祂的能力,我要上天堂,我要跟祂建立關係;但我不想像耶穌。我不想像耶穌般犧牲,我不想像耶穌般受苦,我想比耶穌更受人歡迎,我想成為耶穌的受歡迎版本。人不會憎恨我,人不會咒罵我,不會遇上那些事。當然,我不想被釘十架,像基督那樣。
但保羅說:「不,我要得著耶穌的一切。」這令我掙扎。知道是甚麼改變了我,使我明白?是我首次非洲之行。
我第一次去烏干達,記得當時我看著那些孩子,我以前常在電視上看到挨餓的孩子,我也捐款給他們。但當我到達那地,跟這些孩子見面,我開始愛他們。那些經文一下子在我腦海湧現,「愛鄰舍如同自己」;我想起像馬太福音25章的經文:「做在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。」我想,我要把這些小孤兒當作耶穌般看待。我開始愛這些孩子。回到家後,我看著我的會友,我說:「我去了一條村落,那裡的孩子沒有食物,沒有衣服,沒機會上學,他們甚麼都沒有,我們要做點事。」我的會友回應了。我們開始捐款,興建學校、孤兒院等。兩年前,我再回到那地方,先前一片荒蕪的地方,現在已經有校舍,孩子們都獲分發維生素、衣服、鞋子等。他們聚集在一個房間裡,幾百人,想像一下,幾百個烏干達的孤兒在這裡,上學的時間,他們唱歌讚美神。我悄悄地進去,坐在最後面。老師著他們停下來,老師說:「各位,請停一下,看看後面。那一位是陳牧師,房間裡有幾百個孩子,我想你們知道,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接受,他教會的會友的支持;他們興建了這間學校,他們照顧了你們的需要。」她請那幾百名孤兒站立,用盡力氣大聲呼喊,鼓掌;他們笑容滿面,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刻,我眼泛淚光,我心裡想:現在我是死而無憾了,實在美妙極了。事情過後我才明白,耶穌說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是甚麼意思。那一刻我感受得到,那一刻我說,你告訴我,擁有一台新車的感受會比現在更好,擁有一間大屋,擁有一個大金額的銀行戶口,感受會比現在更好?看看這些孤兒,看看他們的喜樂,能夠施予,成為小小的一部份,並不是像殉道者那樣犧牲。
結束的時候,再看一段經文。馬太福音19:28,彼得正與耶穌對話,他說:「耶穌,我們為祢撇下一切。」耶穌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這跟從我的人,到復興的時候,人子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,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,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。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、或是弟兄、姐妹、父親、母親、兒女、田地的,必要得著百倍,並且承受永生;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,在後的將要在前。」祂告訴彼得:「我知道你犧牲了很多,但記著,到了最後,在末後的人,將要在前。別想:看看我,我放棄了那麼多!神看著他。你會在來世得百倍。」把焦點放在永恆,為那時刻而活,就是當我們見到神那時刻;因為地上的生命只是雲霧,我們要準備好迎接那日。我們禱告。父啊,使我們聚焦於跟祢同在的永恆,願我們不要愛上這世界上的東西,但使我們深愛著你,並能坦誠的說,祢的慈愛比生命更好。奉耶穌名禱告,阿們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