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三集 (07/08/05)
夢想成真之一:我是

專題主講

蕭安珀博士

人物專訪

禾卓克博士
禾卓克博士是仁愛基金創辦人及主席,仁愛基金會也稱為仁愛隨意行動運動,在加拿大、英國、新加坡、澳洲和東南亞已引起廣泛關注。美國眾議院已認可他創辦這運動,並因而設立全國關注仁愛行動週。現已有十個國家採用這概念來推行慈善政策。禾博士現職貝克爾斯菲大學傳意及人文關係學系教授,1992年他任教加州社區大學時獲頒發傑出教師獎。雖然19歲時因患色素性視網膜炎導致失明,但他卻不自視為殘障人士,只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需要花多點時間處理這生命上的小麻煩而已。

音樂獻呈

獻唱:
Joyful, Joyful...
I Sing the Mighty Power of God
God’s Got the Whole World in His Hands

合唱:
“To God be the Glory” and “The Majesty & Glory of Your Name” by CRYSTAL CATHEDRAL CHOIR

獨唱:
“Shine” by NITA WHITAKER

專題主講文章

家父與我會用四個星期講這本小書,書名是夢想成真》。書中提到四個重點:我是!我能!我會!我信!今天先跟大家分享第一點:我是!

 

我知道我是誰嗎?

 

你若能作夢,你就能做到。夢見,實踐,完成,成為神想我們成為的,這一切皆從「我是」開始

 

我是誰?這是個大問題;這問題使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。地球上沒有其他任何生物會發出這問題。然而,每一個人心裡都在問這問題。不管是認知性、本能,還是反應性的,都常常發出這問題。這問題的答案決定了我們的行動、生活和我們要成為甚麼。

 

你若能作夢,你就能做到;這是要從問「我是誰」開始。羅馬書十二章有這樣的話:

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

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」

 

我是誰?多少人帶了身份證?你有沒有?法例要求我們攜帶身份證。你把它放在哪裡?放在錢包裡嗎?多少男士把身份證放在錢包裡?多少女士們把它放在手提包裡?

 

很久以前開始我習慣帶錢包。我定期要見我的脊椎按摩師。他建議我不要把錢包放在後袋,不要坐在錢包上,因為經年累月,你的盆骨會因此移位,你會把背脊弄壞。於是我把錢包放在前袋,我不大喜歡前袋這樣脹脹的,總之是問題多多。之後鋼琴家韋樂造救了我,他給我看我該用甚麼,不是錢包,而是舊式的紙夾。就只是個紙夾,我把信用卡、身份證、鈔票放在一起夾起來,薄薄的,很實用。

 

許多人對自己的看法就在於這紙夾裡。首先,看我這裡有甚麼:有駕駛執照,它告訴我我是誰。保險證,告訴我可以倚靠誰。還有呢?會員證,昨天才買的,花了65塊,我可以憑證在鄉村俱樂部或巿立球場打哥爾夫球,並且每十次有兩次免費。還有呢?幾張信用卡,一張提款卡,告訴我可以向誰借錢。還有呢?一些現金。這告訴我在哪裡找到安全感。若車子拋錨,我有足夠現金把它修好;或搭計程車到達目的地。它告訴我安全感何在。

 

我是誰?只需看看錢包就知道我們從何處來,在哪裡得著安全感,找到關乎我們的一切。但那真是我們嗎?我不同意。

 

這令我想起那有關浸信會會友、長老會會友和天主教徒一起去釣魚的故事。

他們釣魚時開始談到耶穌。他們說,如果耶穌今天回來,你認為祂會參加哪間教會?長老會的說,當然是長老會。但為甚麼祂屬於長老會?於是他們便爭論起來。長老會那位說:因為我們有偉大的神學,有極好的教育機構,有受過最優良訓練的牧師,所以祂會參加長老會。天主教徒說:我不曉得,但要記得天主教會有悠久歷史,是具歷史意義的教會,我想祂不會摒棄聖父和耶穌基督教會的歷史事實。浸信會的說:你們都可能有道理,但容我問,誰為耶穌施浸?約翰是誰?施浸者。你以為耶穌會轉會藉嗎?

 

我們的身份不是由錢包決定,也非決定於我們屬於甚麼俱樂部、甚麼教會;我們的身份是超越這世界。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。」這事工就是要幫助人明白自己遠超過錢包所說明的,遠超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,遠超過我們在鏡中所看到的。

 

德日進這樣說:「我們不是人類。。。」這豈不是匪夷所思,叫人費解。但其實他是說我們在屬靈經驗上是不屬人類。我們作為人是屬靈的存有。這是我稱之為變化,從人變化為屬神的。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。

 

更新你的思想

 

我崇拜的皮爾博士的偉大著作積極思想的能力,我想許多人都讀過。

一本很好的書。它對我們今天的思想、行為和生活有重大影響,也對這事工有極美好的影響。這事工是因他而起的。他到來本會時家父還在努力建立這教會。而他的出現令當時教會擠得水洩不通。家父就在其上建立這事工。

 

我聽過皮爾博士多次講道。十歲那年我聽他講這故事:他走進紋身店看人要紋在身上的各式各樣圖案;他發現一個圖案寫著:為失敗而生。他看著店主,說:先生,真有人會把這紋在身上嗎?那人看著皮爾博士說:先生,這紋紋在他們身上之前,早已紋在他們心中了。

 

我們的事工、我們的福音、我們的信仰,就是耶穌基督的榮耀救恩已除掉「為失敗而生」,並寫上「為成功而生」。因為我們都是神的兒女,我們不是人類。。。卻是屬靈的存有,在人生旅途上蒙神呼召,為著一個目的,一個理由,要更新我們的心意,改變那從小世界就灌輸給我們,使我們失敗的思想。

 

你是神的孩子!

 

今天我想把另一種思想刻在你心中。你若能作夢,你就能做到!因為你是神的孩子。約翰福音一章12-13節:

 

「凡接待他的,就是信他名的人,

他就賜他們權柄,作神的兒女。

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,不是從情慾生的,

也不是從人意生的,乃是從神生的。」

 

這段經文我喜歡是「權柄」這詞。祂賜下作神兒女的權柄。「權柄」在希臘文是指宣告得赦,是指能力和權柄。所以當聖經說神賜我們稱為神兒女的權柄,也就是說祂賜我們神兒女的能力和權柄。你們明白了沒有?祂賜我們能力和權柄。靠著這能力權柄,我們便能夠做神呼召我們做的,成為神呼召我們所成為的。

 

伯利恆浸信會的約翰講了一則關於杜格尼科爾的故事。尼科爾是行動國際事工的主席。1967年尼科爾在印度當宣教士,得了肺癆,在當地療養院住了幾個月。可以想像那不是愉快經驗。他講到那裡的一個病重的老人的故事:他剛到那裡時向人派發約翰福音小冊子。但那裡的人似乎對福音不感興趣,也沒有人想跟他講話,因為他被視為高人一等的美國人。他嘗試把小冊子送出去,但沒有人接受。

 

一晚那位虛弱的老病人出了問題。他沒辦法走去廁所,護士還因此打了他一頓,因為她要為他更換床單等東西,增加了她們的工作。第二晚,尼科爾協助那老人上廁所,然後送他上床。有一個人看見這事,第二天早上就向杜格要了一本小冊子。他的行為傳開了,忽然所有人都想看他的小冊子。因為他們知道裡頭不止是一個信息,而是一個行動,一個超人性的仁愛行動。

 

當我們知道神已賜我們能力,權柄作祂兒女,我們的生命就已改變,我們的思想也改變。從「我」變為「我們」,「你們」。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。你就會做神呼召你要做的。

 

我要用這小書的禱告作為結束:

 

「主啊,當我靠著您獲得成功,叫我別忘記我是誰遠比我作甚麼更為重要。信心帶來成功。盼望持續成功。而愛則聖化成功。因此,耶穌基督,若生命沒有您的能力,平安和同在,我不能,也不敢成功。阿門。」


COPYRIGHT 2011 HOUR OF POWER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HOP Privacy Legal  
Designed by: Ultragraphics Ltd.